close

j9jaomk_460x580  

 

  我們上次見面時談過強迫性重複行為--有的人會困在過去,重複搬演相同的心理劇碼,但我們也會得到突破那些循環往前走的機會。

 

  卡蘿˙庸森,《之前的女孩》

 

  「佛格特街一號」是棟租金合理地段黃金擁有極佳品味裝潢與電子感應設施的高級住宅要住進這裡必須遵守兩百多條近乎偏執的出租守則以及「妙管家」無所不在的科技監控珍不感到麻煩倒反倒覺得佛格特街一號超適合自己它的完美無瑕一定能讓自己有個新的開始樂觀的想法直至她發現自己與死在屋裡的前房客艾瑪有多到詭異的相似之處

 

  雙第一人稱視角的敘事線,作者很巧妙的利用交錯的時間軸與敘事視角來玩弄讀者感情(稱讚意味),建築師愛德華透過租約強制加在房客身上的控制欲和艾瑪看似柔弱喜歡被人支配的不安全感,珍透過心理諮商師和自身的親身經歷察覺到前房客的意外死亡內情似乎不單純,開始抽絲剝繭透過關係人士想要釐清艾瑪的真正死因,然而每個人的證詞與推測都似乎指向愛德華擁有重大嫌疑,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作者暗示性的筆法不僅讓讀者替珍捏了把冷汗,擔心她可能會步上艾瑪的後塵,而心理諮商師專業充滿權威的解析更是替讀者的假設背書,布局看似好猜但艾瑪的反轉人設卻殺得我整個措手不及,劇情急轉直下朝著不可預期的方向發展。

 

  雖然結局出乎我意料之外,有那麼點生氣作者用視角限制與誤導玩弄敘事性詭計,但過了一兩天情緒沉澱下來後仔細回想小說的鋪陳,各種暗示與主觀陳述讓我對原本就有偏見的支配型人格(控制狂)和反社會人格整個先入為主,再加上專家的權威背書,直至最後一刻我依然相信符合各種犯罪側寫條件的人才是真兇,但作者反而從反其道而行,一方面邏輯嚴謹符合群眾心理學與普遍社會價值觀對特定族群的認定,一方面又從非典型案例給予提示,兩種假設相互矛盾衝突,但也體現出多數人相信或早已未審先判的偏見心態,以極其尖銳的反諷包裹在其中,呈現出現代社會中的各種病態。

 

  《之前的女孩》已決定改編成電影,將由朗˙霍華執導,期待電影會如何刻劃佛格特街一號帶給房客與讀者的壓抑窒息的恐懼氣氛(我真的覺得那棟房子很可怕…)

 

  書名:《之前的女孩》

     The Girl Before

  作者:JP德拉尼

  出版社:皇冠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之前的女孩 The Girl Before
    全站熱搜

    準備去種田的夏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