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1)    

 

  我沒有生下那孩子,但我確實是母親。

  信代,《小偷家族》

 

  毫無血緣關係的人,是否能組成家庭?沒有生育,是否能為人父母?

  只能靠「犯罪」來連結彼此的一家人,──他們偷的,是親情。

 

  在閱讀前已經知道同名電影《小偷家族》在坎城大放異彩獲得金棕櫚獎,小說又是由導演是枝裕和親自撰寫,讓我一整個期待到不行,雖然早知道日本人很擅長描寫「情」,有事先做好心理建設,但看完仍深深覺得受到傷害,那種只是立場不同、見解卻天差地遠的情感詮釋與解讀實在是太痛太傷人了,更慘的是讀者站在上帝視角知道兩邊都是基於善意的出發點,無能為力的絕望感簡直趨近於無限,鬱悶死了嚶嚶嚶嚶嚶!!!

 

  劇情敘述毫無血緣關係卻組成「家庭」的五人在家庭成員因一時的惻隱之心、帶回受虐的小女孩決定「收留」她,儘管內心明白這麼做其實是「綁架」,大家仍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女孩。然而某天發生了一起事件,使得這個家的「祕密」逐漸被揭露……

 

  身在社會底層,用廉價的酒錢做做美好但觸不可及的白日夢,明知行為是犯法,但為了生存仍不得不用其他理由開脫、合理化自身的行為,開場「父親」帶著「兒子」在賣場行竊讓我想到電影學看過的《單車失竊記》,但不同於電影的偷竊理由與結果,小說將之詮釋為生存守則,即便價值觀嚴重錯誤,但讀者還是會替角色是否失風被逮感到擔心,進而進一步貼近角色的生活與想法,在認同感產生的瞬間,作者藉由角色劇情呈現的黑白世界價值觀開始對峙拉扯,動搖挑戰讀者對正義、法理與情義的理解認知。

 

  家族成員間的親情是虛假的還是真實的?

  如果一開始的牽絆就是建立在謊言之上,那曾經感受到的快樂、溫暖與被需要的感覺究竟存不存在?

 manbiki-kazoku-south-korean-movie-poster  

  作者用文字將扭曲變質、被社會視為墮落和犯罪、初衷卻又是生存和守護的矛盾情感攤開在讀者眼前,底層居民的吶喊與掙扎如同信代等人的獨白,唯有在站在對方視角的那刻才能接納和理解,但現實社會依靠法治運行,那些理由在法律前完全不被承認,甚至認為是在狡辯卸責劇情給予的溫情安穩如煙火般絢爛卻轉瞬即逝,我替角色感到不捨難過,可又沒有情感認同外的理由來說服自己這不是犯罪,而這樣價值觀扭曲的「拯救」是否真能救得了女孩?還是只是一種自我救贖的自我滿足?在抽離情緒分析那些情感豐富的行為與自白,我感到茫然困惑,也害怕這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而不願正視現實罷了。

 

 

  書名:小偷家族

     万引き家族

  作者:是枝裕和

  出版社:尖端出版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arrow
arrow

    準備去種田的夏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