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謂的盛宴》  

 

無意義,我的朋友,這是存在的本質。它隨時隨地永遠與我們同在。

 

哈蒙,《無謂的盛宴》

 

看完本書後我完全了解為什麼出版社會標明「邀請文青的你」來當作宣傳了。

嗯,雖然每個人對文青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對只看當代文學(大眾小說)的我來說,米蘭˙昆德拉的作品真的……看不懂。

 

是的,我必須誠實的說看完感想就是:看不懂。

作者透過四個人物的表述和史達林支線感謝老天史達林線我還懂它的隱喻《無謂的盛宴》想講些什麼?在此之前對昆德拉的認識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當然我也沒看過,寫到這裡已經寫了兩百多字,但總不能就用「看不懂」和再拿大綱多湊幾個字給出版社交差,所以就去惡補了一下關於昆德拉這位作家的Balabala。

 

OK,惡補完後靜下心再重新審視《無謂的盛宴》的幾段文字和做為對比(錯位)的史達林支線,我好像有那麼點理解本書想表達的東西以及「總結了昆德拉的寫作生涯」的Slogan;《無謂的盛宴》原文書名La fête de l’insignifiance直譯為《慶祝無意義》,對我來說書名根本打臉到不行,因為閱讀過程就是絞盡腦汁在思考角色和劇情的意涵,結果作者居然告訴我一切都是無意義,無意義是存在的本質!你看,這不是打臉是什麼?但要是真如表面上那麼簡單那也不是昆德拉的風格,用自己少得可憐的灰色腦細胞來理解以及自我流的解釋,必須先問自己個哲學問題:何謂意義,請定義之。

 

如果順著這個邏輯脈絡發展下去就只能強制終止,所以就繞過它(假定大家都對該名詞有共識)從劇情切入:一個由史達林所說的笑話區分出兩代人對時代的定義。曾經經歷和不曾經歷,以台灣的例子來說,蔣介石對爺爺、老爸和我的意義完全不一樣,同段歷史歷經三代人卻有完全不同的解讀,放到《無謂的盛宴》最後兩條主線交錯在一起,呈現出鬧劇般的荒誕和不知所以然的喜感,意義被賦予的沉重枷鎖被作者給反轉出不同的解釋,同時地以犀利反諷角度點出台灣所面臨的轉型正義困境。

 

人們在生活中相遇、閒聊、討論、爭吵,卻沒有意識到大家在交談的時候其實都站在遠方,各自從一座座矗立於不同時間點的瞭望台發聲。

 

 

書中這段話很精確地拆解詮釋了看似無意義(實則也是無意義,雙層意涵)的劇情,很婊但也現實無比;最後用一句why so serious作為結論意義沒那麼嚴肅,無意義萬歲!

 

 

 

  書名:《無謂的盛宴》

     La fête de l’insignifiance

  作者:米蘭˙昆德拉

  出版社:皇冠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準備去種田的夏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