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undeinkommen-film-dvd-inlay-A-HQ  

 

這是否為我們理想中的烏托邦?

 

無條件基本收入(英文:Basic income,德文:Grundeinkommen),是指從政府的收入中拿取部份配額作為全民的基本收入,該收入不需要任何條件與資格,只要是屬於本國國民(不管成年與否),每個人都可以拿到一筆基本收入(From Wik)

 

昨天借了老弟的電腦看影片,看到《無條件基本收入:一個文化的推動》感覺標題怪詭異怪有趣的,就好奇的點進去看,在剛開始看時聽到每個人不管勞動與否都能從政府那領取相同的基本收入,整個超Shock,當下反應是:那不就像是蘇維埃時期的社會主義一樣,這樣就沒人會想多勞動多付出,沒有金錢作為鼓勵報酬就沒有誘因讓企業/人才投入研發提升科技發展,專業又高風險的職業可能不會有人願意做,這樣的政策會不會造成整體國家生產力競爭力下滑Balabalabala…

 

濃縮成一句話就是:啥?你在跟我開玩笑嗎?有沒有搞錯?!天底下哪有那麼好的事!!

 

感覺觀念整個被顛覆,烏托邦到一個不切實際的荒謬感,但隨著影片採訪議題的延伸,探討到「如果錢不再是控制的手段,人們不再依賴薪資的話」,將一般人所理解的經濟系統砍掉重練,重新塑造的話…

 

嗯,好像有那麼一點可以理解,總之就是將人們從工作中解放出來,給予人們選擇的自由(能無後顧之憂的做自己有熱情想要做的事),然後從經濟理論、科技發展和生產的關連性提出佐證:經濟的任務是滿足而非創造就業機會,充分就業已達高峰開始走下坡(科技的進步除了讓升產量倍增也大量用機械取代人力),並以美國開國元勳湯瑪斯˙潘恩(Thomas Paine)所著的《常識》闡揚人生而平等所該擁有的人權應包括能生活無虞的最低工資限額,提倡用此制度來實現社會正義、消滅貧窮、財富重新分配、從工作中解放與實現自我,聽起來感覺挺棒的,但對打小就生活在資本主義體系和被灌輸沒工作就沒報酬價值觀的我來說,要接受這比北歐社會福利政策還要激進一百倍的觀念,質疑的除了不可預測的人性外,究竟具體作法是什麼……

 640px-Thomas_Paine  

 

薪資結構和稅制的改變。

 

薪資結構暫時不提,影片裡針對薪資部分並沒有關於它如何計算的介紹,只由採訪的部份帶出多數人仍會繼續工作賺取額外的報酬(因為待在家裡閑著也是閑著),而一般人眼中原本粗重報酬率不高的工作由於人們有選擇自由,這份工作的薪資因為缺人可能會開的非常高——

 

當然這些都是理論和理想狀態的假設就像經濟學家假設市場是理性的,是不是那麼一回事暫時不在討論範圍內,它將重點放在稅制上,告訴觀眾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概念其實是奠基在所得稅上,由國家取出部份GDP公平的分配給所有國民,國民有權利參與國家財富分配(這樣就好像不會有圖利財團的問題,不過要是GDP下降經濟成長下滑或…數據遭竄改,那能分配到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就變少了),但課徵所得稅常會有富人避稅和隱藏收入的賦稅不公等問題,所以就將課稅重點轉移到消費稅上———管你怎麼藏,反正你總要消費吧!這樣就不用擔心課不到稅(打房不知道能不能用這招,消費稅狠課或許能抑制投機客炒房,不過似乎會打擊到奢侈品市場但那也不干我的事反正那又不能吃),概念透明單一,且減少官僚系統作業,最終就是以消費稅的退還做為無基本條件收入。

 613_lattebeide2_12-786897  

這張圖表以一杯拿鐵為例,原來的計算方式分為基礎設施成本(Infrastruktur kosten,水電瓦斯店租杯子等等)、貨品成本(Warenkosten,咖啡豆和牛奶等)、員工薪資(Löhne)和增值稅(MWSt),不過前三項又內含了其他哩哩扣扣的稅,像是員工薪資部分就還要扣除工資勞力成本所得稅,如果將稅率重新分配,抽掉那些哩哩扣扣的內含稅全部轉調到消費稅上(消費稅比率佔1/2),一杯拿鐵的支出由左圖變成右圖,可以發現原來的員工薪資支出從原本所佔的1/2剩下1/6,消費稅由政府拿去後轉換成無條件基本收入重新分配給國民,而老闆因為人事成本減少的支出不僅減少裁員可能甚至還會多僱用店員創造就業機會…

 

聽起來還不賴不是嗎?

 

而人人都可領取無條件基本收入讓有子女的家庭按人頭領取份數能減少父母負擔,假設數據我亂掰的原本父親必須一個月要賺60000元才能撐起三個人的家,在此制度每人可領取20000元總計60000元,雙親就能選擇出去工作讓收入更多或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孩子的成長,反正就是能夠減輕家庭負擔並降低少子化的危機,對想要成家又怕生下來養不起的年輕人來說相當有保障(但我又怕會有不負責任的父母無節制的亂生,不想負起扶養責任只想拿人頭收入…)

 

 

如果人們不用被薪資綁架,不用為了五斗米折腰而放棄夢想,能實現自我用屬於自己的方式去貢獻社會(誰說貢獻一定要定義成生產?),那不是很棒嗎?但我又覺得在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思考,去想自己究竟要什麼和真正想做什麼,至少在台灣要突破這個觀念架構短期內是不可能的,不過單純站在勞方的立場我個人是蠻支持的(先不考慮台灣是否有本錢實行該制度),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政府又能縮小貧富差距讓社會朝向理想的公平正義邁進,說真的,我想要生活在這樣的烏托邦社會裡。

 

 

但話說回來,要改變現有的遊戲規則(經濟系統)沒那麼簡單,尤其還是在這個經濟依存度越來越緊密的全球化時代,再者影片的切入點幾乎都是從勞方的角度做切入,資方要怎麼因應沒多做探討(我覺得資方應該會舉雙手雙腳反對吧…尤其是大企業),各國又因經濟發展程度和產業結構不同不能同一而論,此外還必須考慮經貿關係、政府配套和公民素質(公民素質超重要!非常重要!!)等內外因素能否適用此制度…

 

呃,我覺得以人的劣性和一時半刻不可能改變的普世價值觀,理想的烏托邦距離我們還很遠呢(望)

 

 

  Wik條目:無條件基本收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準備去種田的夏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