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全世界的幸福都抵不上無辜孩子的一滴淚水。

 

  杜思妥也夫斯基,《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我對二戰史算得上孰悉,東線戰場也不會太陌生,但多數知曉的都是史達林格勒戰役逆轉後德軍敗退、紅軍鐵蹄一路挺進柏林的戰史,透過的也都是史學家和戰地記者觀點所統整的編年史(歐美史觀),對42年之前德軍橫掃蘇聯的戰史完全陌生,更別提個人史觀點的衛國戰爭,再加上本身對蘇聯頗有成見,厭惡「製造歷史」和塑造「集體記憶」這套,所以對蘇聯史觀的二戰作品幾乎沒碰觸,《我還是想你,媽媽》是我第一次閱讀前蘇聯作家所寫的二戰作品。

 

  《我還是想你,媽媽》是記者出身的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透過訪談,耗時三、四年書寫,訪問超過500人,紀錄戰爭時期年僅2到15歲的孩童回憶,摘選出101篇透過孩童雙眼所看到的「戰爭」,拼湊出一個世代的共同回憶與經歷。

 

  對生在承平時代的我們來說戰爭既陌生又遙不可及,但對出生在40年代的孩子來說,戰爭就是他/她們的童年、記憶和人生。

 

  孩童純真的雙眼記錄著他/她們所看到的:爸爸去參加游擊隊只會趁天黑偷偷回來,媽媽被人在頭上打了個洞再也醒不來,一群軍人來到村子放火燒了所有的房子……孩子們不懂什麼是戰爭,不懂為什麼有人要搶奪牲口,要破壞他/她們的家園,不懂為什麼一夕間生活全變了。面對這些讓人不解的失去,他/她們被迫提早長大,用遭逢的變故與失去學習理解何謂戰爭和死亡。

 

  簡白直述的文字不經任何修飾,乘載著當事人的回憶與傷痛,宛如控訴般的將那些被簡化為數字的名字重新賦予生命與靈魂,讓人讀來驚愕無措,如同孩子們當年所見,你根本無法想像為什麼會有人做出無此殘忍的事,更別說是當年的慘況與他/她們所曾歷過的一切,而二戰結束至今已過了70年,戰火卻仍未停歇,敘利亞、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等地區仍有許多孩童過著充滿砲火的童年,更甚至有人還來不及長大就死於非命,明明發生過,但過去的悲劇仍不斷重複上演…

 

  是我們不了解戰爭的本質?還是記取不了過去的教訓?

 

  亞歷塞維奇以《我還是想你,媽媽》將被主流史觀所忽略的聲音呈現在世人眼前,讓我們重新審思自己對戰爭的認知。唯有知曉、理解與面對,才能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不再讓任何孩童的童年只剩下戰爭帶來的傷痕與夢魘。

 

 

   貓頭鷹出版自九月起舉辦一系列亞歷塞維奇作品講座,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

  活動報名頁:請點我

 

 

 

  書名:《我還是想你,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

    Последние свидетели: соло для детского голоса

  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出版社:貓頭鷹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準備去種田的夏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