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節」只是清代社會保障制度的旗幟,而通過寡婦的守節,達到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才是真正的目的。
劉佳、周晶晶,《貞節只是個傳說》
所以說穿了「守節」實際上就是成本低廉的社會保險,不僅維穩還保障了寡婦的權益,跟我想像的刻意迫害女權有好幾百光年的距離(愣)
是說在這之前我對「貞節」的糟糕印象和印度寡婦殉葬差不多,只是一個不見得會出人命,一個是會立刻出人命,一切都是朱熹的錯(指)
雖然本書大量引用古籍,也就是俗話說的文言文作為佐證(我通常都是跳過直接看下一段的白話文摘譯),以硬派史料交代「貞節」的歷史緣由,但卻很生活化也很有梗的打臉對應解說程朱理學高唱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並以社會現況分析「貞節」除了傳統道德外的統治政策面向。
大概是受課本斷章取義和小說影視作品遺毒恐嚇的影響,我一直以為古代寡婦的命運非常的坎坷,除了少數娘家夠硬的能再嫁外,其他人只能抱著貞節牌坊度過餘生,沒想到事實是寡婦非常搶手,根本人見愛、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是白花花且會走路的銀兩,沒錢娶老婆的光棍樂得以低價買進二手貨(我知道比喻很不恰當,但在當時就是這樣),夫家不要多張嘴吃飯想趕快賣人換聘金,至於寡婦本人的意願…嗯?你說古代女人有發言權嗎?
看到書中舉例的各種迫害讓我從原本「再嫁不是夢,我的婚姻我自主」的欣喜瞬間驚恐的倒戈向過去被自己唾棄到不行的「守節」。
作者在介紹完女性朋友視為洪水猛獸的貞節教義後,話鋒一轉將它分之為基本教義派和務實派,撇開基本教義派不食人間煙火的腦殘教條,從務實派的角度切入去談「貞節」對寡婦的人身財產保障和再嫁帶來的風險,利弊得失之分析讓我看得瞠目結舌,格局要小可單論婚姻經營和生計維持,要大能擴及社會穩定和國家發展,完全顛覆了「貞節」在我眼中負面到不行的負面印象。
非常有趣兼具實用性的歷史讀物,提供讀者不一樣的角度理解,推薦給對歷史和社會制度考據有興趣的捧友,然後看一看覺得這書系還挺有趣的,默默來列待閱書單☆
書名:《貞節只是個傳說:你不知道的明清寡婦故事》
作者:劉佳、周晶晶
出版社:獨立作家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