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over_二手時代_1124  

 

  從來沒有人教育我們自由是什麼,我們只被教育如何為自由而犧牲。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二手時代

 

 

  在蘇聯帝國崩解後,資本主義和民主自由進入了名為俄羅斯的新生國家,脫離鐵幕擁抱自由,人民是否因此過得比過去過得更好?過去的陰霾與不幸是否隨著改革開放而撥雲見日?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的《二手時代》採訪記錄了蘇聯解體後這二十來年的社會變遷,透過不同階級、年齡、種族和性別但曾同為「蘇維埃人」的人們之口記述這段俄羅斯近代史。

 

  過去我曾閱讀過張錫模先生所著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那時年紀還小對蘇聯時也不熟,唯一記得的是改革開放後經濟崩潰,貨幣貶值市場秩序大亂,中產階級淪為赤貧,知識分子失去工作被迫從事清潔工等領取低廉報酬的非技術性職業,休克療法帶來的劇烈變化讓我感到無比震撼和衝擊(崩潰程度可能就像當時國民黨政權來台四萬換一塊,畢生積蓄一夕蒸發那樣可怕吧),以致對蘇聯解體留下經濟崩毀的深刻印象,而在閱讀本書後發現這不過是眾多變化中的冰山一角…

 

  少先隊和共青團聽起來很蠢很洗腦,為黨犧牲為領袖奉獻啥的根本是智障,但在蘇共統治的時代那不僅是生存守則,還是榮耀與生命的意義,即便在異議份子眼中那是迫害與殺戮,但對多數、尤其是成長於冷戰時期美蘇對峙的蘇維埃帝國的人來說,那無疑是個偉大讓人感到驕傲的時代,只要不是親人被整肅被丟勞改營,在帝國的榮光下都感到幸福或至少日子還過得去,而戈巴契夫和葉爾欽一手主導帶來的革新卻摧毀了他/她們的所有,奪走他/她們賴以為生的工作,甚至被否定了過去至今的人生與價值。

  價值觀崩壞、惡劣的環境和不公的分配讓人們懷念起那個「偉大的時代」,紛擾的政治與異議聲讓人們想起強人領導的美好,緬懷起蘇維埃的一切,想念起那個從搖籃到墳墓到替你安排好、賦予人民生存意義的黨與國家…

 

  與之相反,當然也有否定蘇共肯定改革的人,只是現況讓人沮喪,從堅定的支持到猶疑失望,對自身與當前國家的認同雖不比前者來的抗拒憎惡,但要何去何從他/她們仍舊感到無力和迷茫。

 

  比起煩惱經濟與未來的俄羅斯人(斯拉夫人),其餘民族遭遇的卻是最直接的生命危脅;昨天大家都還是蘇維埃人,今天卻分成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其他不同的人,土地財產的分配爭奪讓人們砍殺曾經的鄰居好友,對不同民族的驅逐搶奪屠戮強姦屢見不鮮,你無法置信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和為什麼那些人為什麼會這麼做,而一夕間失去家園與國家的人流離失所輾轉來到曾是他/她們的首都、現在卻是另一個國家首都的莫斯科,沒有戶口不被承認,想討口飯吃卻還得面對當地人的排外歧視甚至暴力對待,要他/她們滾出俄羅斯人的俄羅斯,警察不僅不管還默許鼓勵這一切的發生,僅僅只因為對方不是俄羅斯人而已。

 

  我是誰?我的國家在哪?我該何去何從?

  解體後的開放並沒有帶來想像中的烏托邦,或許是蘇維埃人不曾被教育和允許思考何謂自由,或許是硬套進不合身的美式資本主義導致經濟崩毀,或許是狗去豬來、新的紅色沙皇和既得利益者們以假民主的形式掌控了權力,又或許是…

 

  這是歷史的現在進行式,是屬於前蘇維埃的二手時代,但自我認同錯亂、對時局現況的不滿、獨立思考與批判的不足、階級世代的對立與緬懷威權獨裁的「美好」與台灣又何其相像?即便國情文化歷史政治完全不同,當事人透過文字所傳達的心聲意念卻讓身處在台灣的我心有戚戚焉,同感糾結與矛盾,而越是了解台灣的歷史,心中的憤怒不甘越發激烈。

 

  歷史只能面對無法否定,面對台灣的二手時代,我們所追求與選擇的道路究竟是什麼和該如何向前走,仍有待時間與群眾自覺來決定。

 

 

 

  書名:二手時代: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

    Время секонд хэнд

  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出版社:貓頭鷹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

 

arrow
arrow

    準備去種田的夏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