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rAL2YS  

歡迎來到由科技霸權和數位極權打造的美麗新世界!

 

  我是在去年年底看完這套書的,那時不過美選結束各州還在打訴訟,結果當前的現實世界線已經超前演出科技霸權和數位極權降臨美國…

 

  呃,這張諷刺漫畫的作者已經被推特鎖號…嗯。

 /tmp/phpwMilDq  

  繼續前導,關於科技監控我最初接觸到的影視作品是美劇《疑犯追蹤》(Person of Interest),本劇又神又虐讓我對科技監控有了超恐怖的第一印象和心理陰影,以致日後對數位權利尤其是用戶隱私權特別注意和防範,甚至還被害妄想到要是日後有個萬一要準備一支Nokia 3310和易付卡好避開網路追蹤和定位…

 /tmp/php4HCRJ6  /tmp/phpQiHcVr  

  拜倒在Reese西裝褲下的我^q^

  順便一提我吃FR,然後我的進度還停留在第四季忘記第幾集,請不要爆雷謝謝。

 

  鑒於《疑犯追蹤》帶給我嚴重的心靈創傷,我打死都不使用行動支付和下載各式APP,這樣的堅持和消極抵抗一直持續到今天,原以為多少能逃避數位監控(不管是政府還是私人企業)或把隱私洩漏降到最低,但看完這套《監控資本主義時代》我發現自己太天真了。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卷:基礎與演進)主要是聚焦在監控資本主義的定義、崛起背景和發展脈絡、應用行為和拓展的領域。

  監控資本主義侵占的是使用者的隱私權,但並非使用者的隱私遭直接侵擾腐蝕, 而是隱私的決定權被監控資本主義侵占時,使用者無法自己決定想透露那些資訊以及該透過何種方式透露,這些決定權被縮限掌控在監控資本主義(科技寡頭)手中。

 

  我們熟悉的Google最初是以搜尋引擎起家,在千禧年網路泡沫和獲利壓力的雙重夾擊下創辦人發現過去使用者所累積的搜尋紀錄/數位麵包屑/行為數據經處理能被推論、假設及演繹,進而替廣告商鎖定目標對象做精準的廣告投放行銷。

  嶄新的發現讓使用者不再是尊貴的用戶,而是原料抽取物與捕捉目標。

  使用者的使用行為和數位足跡經Google處理,用戶的行為預測才他們的產品,而產品的銷售對象是廣告商和企業等顧客,使用者只是原料,是達成他人目的的工具和手段。

 

  監控資本主義的崛起始於經濟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思潮席捲,企業財團將政府的商業法規視同專制暴政,要求政府開放和放鬆金融監管回歸市場經濟,而後的911恐怖攻擊讓政府基於國安與反恐需求,對Google捕捉剩餘分析及預測手法產生迫切需要性,但也因受憲法限制無法快速發展監控計畫,因此傾向「仰賴私人企業協助,讓他們來蒐集、生成資訊」,這促使政府與相關部門開始與矽谷合作,各類監管網路隱私的法規也都立刻遭撤除或修改。

  反恐戰爭時期的「監控例外論」推倒隱私保護的高牆並逐一撤除壁壘,政府的授權與合作讓Google等矽谷巨擘得以更進一步取得他們所渴望和夢寐以求的「原料」。

 

  受惠於特定歷史背景發展,監控資本的累積與突破讓Google嘗到甜頭,也發現其累積邏輯的要素:他們必須伸張取得資訊的權利,並利用這些資訊繼續施展和壟斷監控操作。

 

  Google擁有的強大分析能力與使用者數據庫讓政黨選舉團隊趨之若鶩,他們也把握機會透過建立關係和積極遊說活動(EX:阻擋隱私法案或其他倡議生效,表示現行法令過時且妨礙企業創新,希望能壓制或弱化法令規章,放寬生物辨識數據和隱私的限制等),刻意讓公私部門目標合一。

  除了加強與政府政黨的關係,Google也同其他食品與藥廠等大企業一樣主動接觸大學教授並提供研究資金,讓他們提出支持Google立場的研究或政策報告(這些學者教授的研究領域多為法律、法規、競爭和專利等主題),刻意影響學術研究領域和引導文化溝通的大方向,進而影響改變政策建構、公眾意見及政治認知。

 

  在政治(權力)與文化(思想)的雙重防護網建構下,確立了監控資本主義的基礎機制:單方面占有行為剩餘的正當性,合法擁有行為剩餘的所有權,並有在執行監控操作所需不受法律限制之權利。

 

  簡短敘述Google為例的監控資本主義崛起、發展背景和鞏固其王國利益的操作手法後,下面來談談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習以為常的隱私入侵和行為數據捕捉。

  作者指出網路行為(購物、照片、歌曲、社交、地點和影片等)的每個面向都是行為剩餘的來源,監控資本主義讓抽取結構被重新塑造,不再只局限於虛擬的網路空間,而是主動出擊發展跨領域的商品如智慧穿戴裝置和智慧家電,其目的仍是捕捉(紀錄)行為剩餘。

 

  Google所提供的安卓系統是手機內建的免費行動裝置作業系統,但它所提供的行動服務是為取得手機用戶的行為數據,不管是利用原廠內建程式還是下載的APP所做的任何事,都會「被同意」合法授權給Google和其APP開發商使用你的手機資料和行為數據。

 /tmp/phph1fhwU  

  我曾試圖刪除內建的Youtube但無法解除安裝(圖為Youtube要求的授權內容),不管我用不用它看影片,只要它存在手機裡就能「合法」的讀取使用刪除資料甚至遙控我的手機(攤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丹麥公視的紀錄片《手機不設防》來看,看看APP開發商透過用戶下載的應用程式能取得哪些私人資訊,這就是我打死不下載APP的原因。

  由於整個產業都建立在追蹤概念上,現行Google Pay能下載的應用程式所要求的用戶受權內容都差不多(如上圖所示),偶爾還是會有良心開發商沒要求那麼多所以我之前有下載《旅行青蛙》來玩但只要開發商願意,他們隨時都能在應用程式更新或推出新版本時加入追蹤碼,所以你可能下載時沒有被要求授權有的沒的,但程式一更新或改版就爆死=____,=      

  智慧家電和行動穿戴裝置同理可證,多數人會為了方便使用同意「隱私政策」和「授權第三方使用」,若拒絕分享或不同意,產品功能及資料安全性則會受限(菸)

 

  手機和智慧家電是監控資本主義的現在進行式,另一個未來可能發生的是汽車監控系統遙測技術和搭載裝置會記錄駕駛的駕駛習慣(行駛速度、剎車急轉彎情況和是否超時駕駛等)和汽車狀況,這些紀錄的「行為剩餘」可取代過去保險業用來計算風險的傳統「替代因子」,等同替駕駛量身訂做專屬的保險內容,讓保險公司幾乎能完全消滅風險,同時也能設定安全駕駛的特定規範做為費率變動的獎勵,透過這樣的行為塑造來除去不確定性。

 

  我之前擔心的自動駕駛是會被遠端遙控來謀殺製造假車禍(電影看太多),實際上比較可能的使用狀況是行為剩餘的榨取和使用,但也沒好到哪裡去…

 

  下集待續,如果我寫得出來的話

 

 

  寫在後面

  剛剛運動時突然想到,既然車險可以這樣搞,醫療險當然也可以比照辦理,反正現在智慧穿戴裝置都那麼普及又潮度破表,大眾接受度高不會排斥以後買醫療險搭配行動健康管理(不強制,但使用的話不僅保費優惠,還能享有免費的健康諮詢檢測和獲得醫療專用的智慧穿戴裝置),就能根據使用者的日常作息、睡眠品質和裝置記錄的各類身體指數做保費浮動調整,將可控管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降到最低。

 

  我就無聊看看現在的智慧穿戴裝置有些什麼功能( ◕‿‿◕ ) 

 /tmp/phpnKzQE4 

  就算沒導入,企業集團也能跟這些智慧穿戴裝置的公司合作(還記得第三方授權嗎?),合法取得使用者的自己上傳雲端的健康數據,然後量身訂做保單或除外條款,也能同步投放養生保健食品(B群、葉黃素和魚肝油等)和各種符合使用者當下生理需求的廣告。

 

  我是這樣想啦,不見得是未來式,但也可能早就開始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攤手)

 

  書名:《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卷:基礎與演進)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作者:肖莎娜.祖博夫

  出版社:時報文化

 

arrow
arrow

    準備去種田的夏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