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閃閃東隆宮!
去年四月的屏東遊記,城市土包子第一次認真逛台灣廟宇和注意到神明勢力範圍地盤分布,趁著防疫情間被關在家裡、連國旅都沒辦法的三級警戒期來個線上國旅回憶一下。
是說我去東港最主要是為了雙糕潤和華僑海鮮市場(乾),但東隆宮和鎮海宮的建築有讓我印象深刻(各種意味),成功開啟我對台灣在地信仰認知的新世界大門XDDD
東隆宮的主祭神是溫府千歲,屬於南部為主的王爺信仰系統;關於王爺信仰,台灣學術界將其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狹義的鄭氏父子及其部屬崇拜的影射、轉化,說法出自連橫的《台灣通史》,認為台灣居民在清廷的高壓統治下基於感念又不能公開崇拜鄭成功,便假借拜王爺實則祭祀鄭氏故主。
第二種為英靈王爺,屬於《禮記˙祭法》所說的「有功烈於民」的祀典諸神。
由於生前有功業,成神後又有顯靈,其職司即是安民護境,在民間被崇奉立廟,或被迎請駐蹕王府者,就是為了獎善懲惡,並驅送瘟疫、邪祟。
東隆宮的主神溫府千歲就較為接近「英靈王爺」,是驅送瘟疫諸鬼的守護神。
第三種是瘟疫說,接近日本的御靈信仰。
(凡是無法超渡成佛或武力鎮壓收服的怨靈就轉而祭祀,讓祂成神庇佑世人,例子可參考「日本三大怨靈」)
關於代天巡狩:
瘟疫王爺的職司,代替上天來人間進行「巡狩」任務,奉玉帝之玉旨監察人間善惡,其手段便是以施行瘟疫來懲誡作惡的世人。
等等!這是地圖砲啊!您好歹也像素盞鳴尊那樣發個「蘇民將來子孫也」的護符做區別,不要無差別直接放瘟疫啊!!
在東港市區和南部常見的各廟宇「代天巡狩」的燈籠。
台灣王船文化公認較為著名且具代表性的為屏東東港的「迎王平安祭典」和台南西港的「王醮刈香祭典」,並稱「南東港,北西港」。
兩大王船祭典都在每逢地支年丑、辰、未、戌,三年舉行一次,稱為「三年一科」。
為何三年舉行一次?傳統主要源自王爺生前為「進士」,由於古代每三年正式科舉取士一次(稱為正科),所以王船祭典也稱為「三年一科」。
要不是有看書,我還真不知道為何是三年一次,原來是和進士科舉有關啊(摸下巴)
黃金牌樓:於民國86年竣工落成,民國94年整修(為慶祝本宮溫府千歲開基300週年再度整修),在陽光的照耀下是「東港最耀眼的門面」。
老實說關於東隆宮,我只記得這金光閃閃造價一億的黃金牌樓,閃到不看照片我完全忘記東隆宮本體長什麼樣子(超失禮)
至於「迎王平安祭典」(王船祭)就等實際參與過再寫吧,登登。
以上關於王爺信仰和王船祭等介紹接來自《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