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金門門神是也。
其實我就想來曬曬照片做個紀錄,畢竟這在台灣我還真沒看過,但既然要寫一篇還是習慣性地先找資料對照,結果一找才知道原來春聯還分這麼細哦雖然都統稱叫春聯。
台灣在門上貼的是春條(四個字),金門大多都是貼門心(兩個字),剛到金門看到覺得好有意思,就忍不住一直拍,好奇的我很想知道這究竟是什麼在買牛肉乾時問了當地人,得到的回答是「門神」。
啊…門神?秦叔寶和尉遲恭?真的假的?雖然不統一和寫得都是吉祥語啊,和我認知的門神不是畫在門上那個嗎有落差耶。
我一直以為的門神:
得到答案的我其實不太相信,隔天去市場吃粥時和隔壁桌攀談又忍不住問了一次,得到的答案依舊是「門神」。
真的假的?居然是真的門神?好神奇啊啊啊啊啊!!!
然後就更加堅定我拍照要蒐集更多款式的決心了(喂)
來個示範照,ㄇ字型的橫批、框對和門心。
看到才知道原來宋詞也可以入春聯XD
門心(門葉):貼於大門兩扉的叫做「門心」或「門葉」,等於古代門神「神荼」與「鬱壘」。
神荼和鬱壘是傳說中最早的門神,這對門神出自兩千年前的古書《山海經》,傳說他們是看守萬鬼的神,如果有鬼魂敢為非作歹,就會被他們拿去餵食白虎,因此鬼魂都懼怕他們,演變到後來,就被人們拿來畫在門板上,成為門神保衛家園。
門神文字介紹取自《台南宗教藝術》
……我一直以為門神就是秦叔寶和尉遲恭,原來不是這樣哦,不說我還真不知有大前輩,而且神格級別看來還挺高的,但知名度完全…
嗯,長知識了(登登)
框對:貼於大門左右柱或壁上的叫做「框對」,分為上聯和下聯,即一般俗稱的「春聯」;ㄇ字型的左右那兩張,以前國文會考的平仄對仗上下聯,常見於傳統三合院和南部。
橫批:也作「橫披」,橫貼於門楣的橫木或壁上的叫做「橫批」;ㄇ字型的上面那一張,常見於傳統三合院和南部。
春條(春聯):是單條書寫的吉語,如「恭賀新禧」和「新年快樂」等,多貼於房門和牆壁上,長條狀,新年家家戶戶必貼的基本款和民代送的那一款。
金門的「門神」有比較傳統畫在門上的,也有用貼的,我問是不是像台灣的習俗每年春節換新的,得到的回答是不一定。
比為傳統的宅邸較常看到書香世家風的「博古」「通今」或風雅的「蘭桂」「竹梅」。
老派的就「迎春」「納福」或「瑞日」「祥光」。
想抱孫子的就是「百子」「千孫」。
偶爾也可以看到這種「我們X氏超讚超強」的。
也有民宿比較俏皮、潮潮取諧音的「酒二」「共識」和「一盅」「各表」。
宗祠就會看到「宗功」「祖德」或「出悌」「入孝」。
下收其他:
這是我除了看閩式建築、XX衍派和洋樓外的另一在地樂趣,有機會到金門玩耍的話不妨留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