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r94So3  

思想無罪

 

  趕在影廳被超級英雄片霸佔之前去看流麻溝十五號》。

  是部很溫柔的片子。

 

  先說點政治不正確的,因為看過不少關於集中營和中國文革蘇聯大清洗那種等級(三小)的史料影片,以致在看電影時看到獄友還摸不清彼此底細前就自爆自己在幹嘛這樣信任別人沒問題嗎,又口氣很衝很跩的頂撞那些管理者,讓我一整個:啊?你就不怕抓耙子在你身邊嗎?你就不怕上面的直接把你當眾槍斃殺雞儆猴嗎?

  不知道是因為劇情需要還是國情不同沒那麼肅殺,還能搞什麼不合作運動怎麼辦我又政治不正確的覺得好傻好天真,就還挺出戲的(乾)

 

  劇情藉由三位個性、職業和出身不同的女性帶出1950年代黨國統治時期對知識份子壓迫的歷史。

  由於看過原作所以想知道個別傳記的改編電影會由什麼主線劇情串起,看完發現是以「綠島獄中組織案」為主軸改編,原來還真的有「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哦,簡直沒事找事(做績效給上面的看)和有夠共產黨欸。

 

  不過管訓營裡偷渡報紙的編排挺不錯的,背景剛好逢韓戰,被國民黨關押的人不乏有對國際情勢了解的知識份子,他/她們都知道國民黨得看老美的眼色,孫立人那時還沒失勢還指望的上,國際情勢融入很有帶入感,這樣畫龍點睛的背景設定讓我想到之前看《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光州民眾搶占廣播台指望駐韓美軍能夠介入,但…政治現實你懂的(攤手)

 

  劇情起伏不大,四平八穩的把要交代的交代完,對我來說還好,不過還是有覺得呈現情緒到位和諷刺讓人憤怒的橋段,首推就是拿家書逼人要脅簽字,看得我氣到發抖:媽的你們這些王八蛋!毀了他人的人生奪走了人家的一切,還用一副施恩的樣子,拿著原本就屬於他/她們的東西來逼誘並再踐踏羞辱一次,Fuck!

 /tmp/phpTU4Wz8  /tmp/phpQfYGko  

  不只是關在感訓所的政治犯痛苦,只要被貼上標籤就會連坐讓整個家族都陷入困境。

  電影算是輕描淡寫的帶到親人的不諒解(不管是迫於現實還是理念不合)和孩子的認生與被欺負,沒演出來的現實則是房東不給租、找不到工作和特務三不五時上門騷擾的日常,外面的親人等同黨國捏在手上的人質,這種精神凌遲和壓迫就算出獄/出了感訓所也會讓當事人記得一輩子,不敢提不是因為怕,而是害怕連累親友傷到自己最想保護的人啊。

 

  另外還有個剛好跟上時事的對比:小女孩哭的撕心裂肺看著母親被拖出去槍決,然後鏡頭一轉帶到孩童在地毯上塗鴉玩耍,蔣介石用孩子塗鴉的色鉛筆在判決書上批註簽字,整個超諷刺,蔣萬安的「讓嬰兒的啼哭聲成為台北市的交響樂」真的是只有蔣家後代才能玩如果他真的是的話的地獄梗耶。

 

  各省口音的國語、日語、英語和台語等交替使用的亮點就不提了,這個細節堅持非常優秀,補足還原了淡化肅殺氣氛的年代設定,是難得看到台灣影劇裡能流暢處理又嚴謹考據的佳作。

 

  至於收尾好壞參半的夢結局,我也是偏向劇組的解釋:如果沒有黨國的壓迫殺戮,他/她們原來的人生和未來就該這樣璀璨無憂,但如此一來節奏編排上又有點多此一舉,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配合劇情,用先烈們帶著燦爛笑容赴死的的照片致敬做結尾也以為在那邊就Ending了,剛好情緒又烘托到最高點,將電影劇情與現實結合在一起,跨越虛實的連結絕對讓人難以忘懷。

 

  電影裡有很多海景的長鏡頭,不管是波濤洶湧的風浪還是風平浪靜的海面,都給人一種冰冷慘淡、與世隔絕被囚禁的孤獨感,不過比起這樣直白的象徵,我覺得也能藍色窗簾的解釋:關於白色恐怖,我們所看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是海面下看不到的暗潮洶湧,是受難者和其家屬一輩子揮之不去的恐懼和不願提及的痛楚。

 

  觀看當下對角色做出很容易被抓到把柄或定罪的行為感到不解,但看完後靜下心想想:如果不做些什麼來證明自己還有自由意志,不然遲早會瘋掉或為自保麻木到抹滅自我。

 

  感想大概是這樣,算是很有後勁,越是細想越是感到刺痛的一部片子,可以的話希望大家去看看,了解感受一下什麼叫做集中營和思想矯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流麻溝十五號
    全站熱搜

    準備去種田的夏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