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導遊帶你上天堂啾咪(<ゝω・)
理論上我不會專門為這兩個景點獨立一篇遊記出來,但這次實在太巧了,在兩個戰史館都巧遇同一團超會解說的導遊,讓我決定一定要寫篇遊記來紀念順便業配…咳、不是,是紀錄導遊精彩生動的解說和吐槽(舉牌)
時間軸是先古寧頭(1949)再八二三(1958),但我是先去八二三再去古寧頭,所以就按照自身的參觀順序紀錄書寫。
去金門前我對這兩場戰役有個大概的認知,所以也就沒做什麼功課,然後戰史館剛好就在附近就直接殺過去,不過那天剛好金門有點人生地不熟和雨下得有點大,明明就在太湖附近我們還騎車差點跑到山裡,但好不容易在雨下得更大前抵達目的,就抱著躲雨為主要目的進去八二三戰史館參觀惹。
進去後剛好有一團也進來躲雨參觀,導遊開始解說八二三砲戰發生的始末,我就跟在後面豎起耳朵聽導覽精華。
八二三的重點:同時期中國正在搞大躍進,毛澤東為釋放內部壓力和測試美國底線發動這場戰役,最終目標是中美關係。
八二三戰史館內部陳列和解說刊版。
這是國共兩方對彼此發動砲擊的射程範圍圖。
八二三砲戰44天內共軍對金門發射47萬餘枚砲彈,光是是小金門(烈嶼鄉)就承受近1/3的砲擊(導遊:可以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這是大小金門的落彈統計。
當年金門是台海最前線,國軍所有的軍事設施幾乎都完成地下化(包括民用防空坑道等),共軍打算用強烈的砲擊火網封鎖金門斷補給,國軍則是利用金門海岸線地形與潮汐在古崗村(大金門西南方)開鑿翟山坑道,靠兩棲登陸運兵車(LVT)突破共軍封鎖完成補給任務。
翟山坑道補給模型示意圖。
翟山坑道內部圖,來金門必去參觀的重點景點(音響效果很讚,BGM是卡農)
八二三戰史館外面的退役LVT-P4。
共軍打過來的各式砲彈製作金門菜刀的上好原物料。
最激烈的44天過去後在國際勢力(主要是美國)的干預下,開始「單打雙不打」,從1958一路放砲打打停停到1978年年底,中美宣布建交為止。
1978年12月15號共軍打來最後一發,隔天中美宣布建交,八二三砲戰結束。
中共達成目標,然後就是我們的退出聯合國漢賊不兩立…
八二三戰史館的重點差不多是這樣。
小補充:八二三戰史館旁邊有個《俞大維先生紀念館》,會提到這個是因為導遊在解說時特別講到在八二三砲戰時期,時任國防部長的俞大維是共軍的眼中釘和首要目標對象;他曾赴美在哈佛攻讀哲學,後又留德攻讀數理和彈道學,是除了宋家外老蔣唯一信任和可直接和外國政府接洽軍火採購的人。
我:可是老蔣不是誰都不信嗎?你看留美的孫立人後來多慘…
老爸:因為他是文人領軍。
我:哦,沒兵權也翻不出什麼浪花(秒懂)